首页

女王舔脚视频免费专区2018

时间:2025-05-30 04:39:15 作者:福建永定:巧手绣香包 端午承古韵 浏览量:93069

  中新网福建永定5月29日电 (黄秋萍 吴宇梁 吴道明)当艾草清香漫过土楼天井,五色丝线穿梭于客家阿婆的指尖,一个个承载着千年祝福的端午香包,在福建龙岩永定土楼间悄然成型。

  作为客家人“五、八、腊”三大节庆之首,永定的端午节不仅保留着“粽子节”的传统,更以独特的香包制作、午时水沐浴、舞龙灯等习俗,展现出一幅生动的文化传承画卷。

当地村民们正全神贯注地穿针引线,将端午的美好祝福一针一线缝进小小的香包里。黄秋萍 摄

  “五月五,过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5月28日,踏入龙岩市永定区洪坑土楼景区的“土楼王子”振成楼大院,一股清新药香扑鼻而来。院内长桌上,造型精美的香包整齐排列,当地村民们专心致志地穿针引线,将端午的美好祝愿一针一线缝进小小的香包中。

  据了解,自制中药香包是永定多年来的端午传统。这些香包内填充着艾叶、丁香、藿香等十余味中草药,经过七蒸七晒的古法精心炮制,再系上五彩绳结。在客家人心中,每一个香包都寓意着驱邪纳福,它们不仅是精致的装饰品,更是守护平安的护身符。

  “我特别喜欢这个香包!闻起来香香的,奶奶说戴上它,小虫子就不敢靠近我啦!”当地幼儿苏渠珉满脸欢喜地说。

  “老话说‘戴个香草包,不怕五虫害’。这香包既能安神驱蚊,又能传递心意、寄托祝福。”当地村民胡惠平感慨道,“现在市场上虽然也有香包卖,但亲手制作的才最有温度,每一针每一线都饱含着对家人的牵挂和祝福。”

土楼人家给孩子洗午时水。 黄秋萍  摄

  在永定,端午节还有“卫生节”的别称。节日当天,天还没亮,家家户户就开始洒扫庭院,在门上悬挂艾叶、葛藤、菖蒲。同时,将悬挂数日的菖蒲、艾叶熬制成药汤——“午时水”,供全家洗浴。

  “挂艾叶、葛藤,是祈求平安顺遂;用它们熬水洗澡,能祛寒湿、避蚊虫、驱毒辟邪。”当地村民林日耕介绍,“老祖宗传下来的这些习俗,蕴含着养生的大智慧!”

  在土楼里,包粽子的传统更添温情。糯米浸透赤砂糖的甜蜜,五花肉裹着粽叶的清香,三代人围坐在土楼厅堂,长辈耐心地教晚辈折粽叶、缠棉线。村民们告诉记者,用山泉水浸泡糯米,采摘后山新鲜的粽叶,这样包出的粽子才有浓浓的“家乡味”。蒸笼掀开,白雾升腾,粽香与欢笑声弥漫整个院落。

  “在城里,端午好像只剩下超市里的速冻粽子。但回到永定,看着老母亲戴着老花镜缝香包,女儿跟着我们歪歪扭扭的包粽子,这才是记忆中完整的端午节,传统习俗就是我们客家文化的根啊!”返乡游子林诗怡说道。

土楼娃在土楼门前舞龙灯、哼唱端午童谣。 黄秋萍  摄

  暮色降临,土楼群披上金色的纱衣,孩童们吃着粽子、戴着香包追逐玩耍,药香、粽香与炊烟在青瓦白墙间萦绕。当现代社会逐渐将端午简化为消费符号,永定的客家人依然坚守着“五月节”的文化内涵。(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北京市房山区一村民因耕地违规农事用火被行政拘留

“育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常规选育一个新品种,从杂交到试验再到品种的审定需要十二三年,要下笨功夫和苦功夫。”在聂守军看来,想要育成一个新品种并不难,但要选育出既高产又优良的品种难上加难,失败是家常便饭。

中央气象台发布暴雨橙色预警

强化正反两方面宣传教育。坚持正面教育和反面警示相结合,纪检监察机关在查办违纪违法案件中要深入了解党员领导干部家庭家教家风等情况,在形成审查调查报告、组织拍摄警示教育片等工作中,对于党员领导干部家教缺失、家风败坏等有关内容要予以揭示,作为警示教育内容。同时,大力宣传弘扬良好家风,加强正面引领,教育、督促、引导党员领导干部家属当好“贤内助”“廉内助”,让党员领导干部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使之变成一种自发、自觉行为。

现场直击第九批国家集采,42个品种再迎“降价风暴”

铁路部门温馨提示:贵重物品请随身携带保管,下车时一定要清点好随身携带的行李物品是否齐全。旅客在乘车过程中,发现自己丢失物品时,可通过“铁路12306”App的“遗失物品”选项或拨打铁路客服电话12306进行查找。

(走进中国乡村)生态保护推动“朱鹮之乡”绿色经济

邹韵:您去年十月访问中国,并出席了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国是您就任以来在东盟以外首个正式出访的国家,与习近平主席的会见是那次访问的亮点之一。在谈话中,习近平主席将中泰关系描述为“中泰一家亲”。他也说到中泰两国毗邻而居,中泰友好深深根植于两国人民心中。此前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讲话中引用过一句泰国谚语,“撒什么种子结什么果”。总理先生,明年,也就是2025年,是中泰两国建交50周年。您和泰国政府计划撒下什么样的种子,在两国紧密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双边关系的内涵呢?

两岸“横山”常州聚首 同名乡镇续写“山水情”

消防人员抵达后,决定采用15米金属拉梯搭“桥”,由一名水域救援经验丰富的消防员通过拉梯“桥”面横渡河面,经过20分钟的紧张救援,两名被困男子被转移至安全地带,身体无大碍。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